close
中時更新日期:2008/12/25 10:56 中時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怎麼又有了?不要以為產後哺乳期無月經就不會懷孕,如果不做好避孕措施,仍然有可能中獎。根據國民健康局統計民國93年台灣地區的哺乳人口,純母乳哺育的約有27%,混合哺育的約為55%,總母乳哺育率高達80~90%。然而,其中卻有5%至10%的新媽媽在哺乳超過6個月時意外懷孕,主要原因是沒有進行避孕措施。

生育間隔太密集,會對母親及嬰兒的健康有不良的影響,此外,對家庭生活負擔及未來教養問題衝擊很大,不可不仔細評估。以產科觀點單純從生理層面考量,兩胎間隔(前一胎生產到下一胎懷孕之間)以18至24個月為宜,同時需考慮母親年齡、產後身心復原狀況、哺育母乳情形,以及家庭經濟狀況,故有效的生育控制方法等格外重要。

萬芳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張君堯醫師指出,懷孕時體重增加幅度超過20%,荷爾蒙分泌也有顯變化,尤其骨盆腔的結構會被懷胎的子宮撐大,所以生產後一年內,骨盆肌肉都會相當鬆弛。如果懷孕間隔太過密集,婦女容易出現許多問題,包括骨盆容易鬆弛,日後恐引發尿失禁、子宮下垂等疾病,體態也容易走樣。還有骨質疏鬆問題,懷孕時胎兒會吸收母體營養來成長,母體損失的營養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補回來,特別是鈣質的流失,容易引起日後母親骨質疏鬆的風險。

此外,懷孕間隔太過密集,對胎兒也不好,國外研究指出,前一胎生產到下一胎懷孕之間若相隔不到半年,相較於一般胎兒,則下一胎發生早產、低體重兒(少於2500公克)的機率增加四成;若間隔在一年內,則寶寶早產、低體重的風險也會增加一成左右。

張君堯表示,很多人誤認在哺乳期間女性就完全不會懷孕,事實上,並非每個哺乳的女性都能達到不排卵的狀態,純餵母乳產後6個月內的避孕效果約98%,與吃避孕藥的避孕效果相當。而哺乳能降低懷孕機率的主要原因是產後哺乳可以刺激腦下垂體分泌「泌乳激素」,它可以抑制下視丘分泌促性腺激素釋出因子的釋放,進而抑制腦下垂體前葉分泌濾泡刺激激素,所以抑制了卵巢的功能,造成不排卵而有避孕的效果。但是哺乳的避孕效果在純餵母乳的婦女才有效,且對於產後已哺乳六個月以上之新手媽媽,還是要加上其他的避孕方法。

對於產後哺乳期避孕,包括保險套、服用口服避孕藥、一般避孕器等。雖有不同程度的效果,但也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有新手爸媽誤認為哺乳期不易受孕,因此並非每次都有全程使用保險套而意外懷孕,然而避孕藥應該等到不再餵奶時再服用。一般避孕器也適合產後避孕使用,但須注意若本身有月經過多或會經痛的女性,則可能因增加經血量、下腹疼痛的機會必須將避孕器移除。

若考慮使用新型治療方式子宮內投藥系統的女性,產後是非常好的改善時機。對於正處於哺乳期且規劃3至5年內不打算再生之產婦,約在做完月子後,即產後第6至~8週裝置,將子宮內投藥系統放入子宮後,每天穩定透過半透膜釋出微量黃體素 0.02毫克,能藉由抑制子宮內膜增生,達到99.9%的避孕效果。

由於,子宮內投藥系統中釋放的黃體素因不須經過口服,血液循環,而是直接鎖定釋放於子宮中,因此並不會影響乳汁分泌,也不會對嬰兒成長造成影響。在哺乳期間使用子宮內投藥系統的好處是除了避孕外,更能保護子宮治療月經過多和經痛的困擾。而在哺乳期間月經還未來時裝置子宮內投藥系統的好處,能減少裝置初期點狀出血的適應期問題,改變內膜狀態,待不哺乳月經正常來時,便已解決經血過多、經痛的困擾,一舉數得。

張君堯最後提醒,由於孩子的來臨,父母皆備感忙碌,因此,配合家庭的經濟狀況、夫妻之身體準備及家庭的需求,合宜的產後避孕計劃是必須且迫切的,有些夫妻在產後8至10週後不慎又再度懷孕了,如此對夫婦的身心而言,皆有著巨大的負擔,無論是在體力上、心理上以及經濟上,皆會因再度懷孕而面臨莫大的壓力,因此,產後積極避孕更為重要,千萬不要單純的認為產後哺乳,月經沒來就不會懷孕。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4,31&id=409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錨的ⓜⓐⓜⓐ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